首页 > 高考列车 > 高考问题 > 【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本文是关于2016年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学习。

篇一:

结穷亲、帮穷户、拨穷根精准扮贫已经开始了。那么,我村的贫困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精准扶贫对象如何产生确立?上一轮扶贫情况怎样?现在又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头这些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送工作组对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本情况与现状

村属乡中心村,地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698户,人口2937人,耕地面积1122.7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97亩,林地面积8500亩,我村现有贫困户248户,7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6.76%。

有史以来,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成本高,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少。农民思想意识,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致贫的较多。这是我村贫困的现状的集中体现,严重制约着发展。

二、精准扶贫对象的产生,识别和确立

根据有关政策,实施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发放《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至每家每户,规定九种人员不纳入扶贫对象。召开户主会,逐级申报摸底,明确扶贫方式主要是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而不是现金扶持和物资帮助。而且扶贫对象是动态的,可每年更换。正是这种宣传氛围中,产生和确立了精准扶贫对象。

三、精准扶贫的目标

针对我村贫困现状,村两委多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初步拟定发展规划,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和包户扶贫的方式,力争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四、上一轮扶贫开发的成就

上一轮扶贫开发整合三送等各方资源,完善了部分道路、水利、电网改造、新农村、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完善道路硬化4.5公里,修建简易公路和6.3公里。

2、水利建设:新建和维修水陂5座,水圳9300米。

(二)低电压改造。积极争取政策,主动沟通协调并配合,新增设变压器5台,新铺设线路4000多米,大大改进了低电压改造问题。

(三)多方投资,对中、小学进行了校舍、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环境和卫生质量。完成了一村一名中(大)专生各3名的培养。

(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资争项,实行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共打造新农村建设点5个,有效地提升了村生活质量。

五、本轮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一)整合项目,建设村综合性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5年投资1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全民办事、健身提供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全村需拓宽、硬化村庄主干道8000米,新修简易公路1200米,并搞好路肩和排水沟建设及绿化带建设,形成和谐景观带。

2、水利建设。兴修水陂2座,蓄水池1座,新建山塘16口,新修水圳9350米。

3、改善土地生产条件。针对我村土地特点,进行标粮改造360亩,新砌河堤护坎5000米,改挖河道2000米,修建机耕道21条1800米,田间作业道33条4000米。

(三)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

分别成立种植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管理,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争资立项,兴建新农村建设点8个,完成建设点内布点规划,尽快改变我村的贫困现状,努力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五)大力兴办文教卫生和养老事业。

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宣传,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提升村民思想意识境界,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做到病有所医。积极输送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人才。大力提倡社会养老,提倡个人服务养老形式,跟进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机构,充分实现老有所养。

六、几点建议

1、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活动有内容。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力度。

3、实施精准扶贫,应以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为主要方式,千万不能以现金方式或物资方式进行扶助。

4、对五保户、纯低保户实行兜底扶贫。

5、加强思想建设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扶知、扶智的有机统一,为实现农村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6、每个自然村庄搞好一个文化健身小广场。

篇二:

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及部署,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消除挂点村贫困现状,及时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5年9月28日至10月11日,本人深入更新乡纳特村、东瓦村、拉号村和新林村等四个村15个自然屯进行专题调研,重点对纳特村精准帮扶进行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纳特村精准扶贫基本情况与现状

纳特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面,距乡政府25公里,北与纳直乡下景村交界。下辖林合、纳林、林地、纳特、可友、丘桥、纳大、板红、拉高、林练、林新、弄文等12个村民小组,18然屯256户,1033人。土地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耕地面积1221亩,其中水田240.8亩,旱地980.2亩。全村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林业以油茶、油桐、板栗、杉木、核桃种植为主。

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0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14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112户,385人,贫困发生率为37.27%。精准扶贫共7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9.29%。

纳特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农民观念落后,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目前,纳特村贫困户多,扶贫开发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加快纳特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素质偏低影响精准识别工作。一是大多数农民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其文化素质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给精准识别增加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贫困识别工作不了解,对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造成有些家庭对进村入户调查工作不支持,严重影响精准识别工作推进。三是部分群众不想把自已家真实的家庭收入以及固定财产等公布出来,这给精准识别村民之间的对比和确定准确的帮扶增加难度。

(二)贫困人口分布广影响精准扶贫开展。一是该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目前在家的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扶持难度大。全村8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小学以下文化,导致发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外出务工难,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村干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三)资金紧缺严重影响项目实施。一是资金不足,项目安排有限。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而每年县扶贫办下达的专项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不利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村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挂点联系,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屯级公路建设标准低,建设难度大。四是产业开发资金有限,产业开发难于形成规模。围绕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只是软枝油茶、水果种植和土猪、土鸡养殖,实施的项目分散,形不成大规模。

三、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纳特村贫困现状,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纳特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方式,利用更新乡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软枝油茶三特水果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软枝油茶基地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6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

(二)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屯级道路硬化建设。力争在2020年以前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完成纳特村林练屯至拉高屯7公里屯级道路扩宽和硬化,完成林地屯至林合屯7公里屯级道路扩宽和硬化,完成拉高屯至纳特屯4公里屯级道路扩宽和硬化,完成纳林屯、丘桥屯和弄文屯共6.5公里屯级道路扩宽、硬化,基本达到屯与屯之间公道全部硬化,户与户之间都硬化通道的目标。同时还要搞好公路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纳特村茶花山景观点。

二是建设百头林下散养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建设纳特村林下散养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土猪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村委组织成立土猪养殖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6年形成百头养殖规模。

三是建设千亩高产优质软枝油茶基地。计划2015-2018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软枝油茶基地。免费赠送高产优质软枝油茶苗木,鼓励贫困户每户都能种上10亩以上高产优质软枝油茶,并在村里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利用软枝油茶基地套种花生、木薯和果树,实行立体种植。

四是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供农户照明,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18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五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三、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纳特村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软枝油茶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二是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软枝油茶个体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纳特村软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协会),全面负责纳特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安排有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安排有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安排有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安排有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四、推进纳特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直以来,扶贫开发都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建议应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同时,村两委进一步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宣传和动员,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村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加快推进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做好摸底调查,确定帮扶依据。村两委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特别对农民种地收入、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经营性收入等逐一弄清,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汇总出每户实际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注重评议公示,确保精准识别。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支部、村委会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

(四)实施分类管理。按照精准扶贫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从低到高进行分类: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都列为救助对象。第二类是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第三类是收入超过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落实帮扶方式。一是完成精准扶贫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具体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二是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三是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切实帮助贫困户进行高产优质软枝油茶和林下散养土猪养殖等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实施危房改造计划,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五是对偏远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并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六是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要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六)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二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使他们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_2016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下一篇:两学一做党课讲稿2018_两学一做党课讲稿:“四强化四始终”确保学习教育实效

123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