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中国十大富豪]中国新富豪的10个迷人故事

[中国十大富豪]中国新富豪的10个迷人故事

  根据对全国数百名新富豪的采访,中国的兴业银行和胡润百富日前就中国新富豪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报告——《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

  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目前有270万名高净值的个人,他们的个人资产达到95万美元及以上;6.35万名超高净值的个人,其资产达到1580万美元及以上。

  据称中国富人的生活方式有10个迷人的事实,分别是:

  1.中国60%以上的资产净值较高的有钱人是收藏家,手表是他们收藏的最爱;

  2.中国的富豪们平均一年到香港购物3次;

  3.超级富豪越来越青睐游艇和喷气式飞机;

  4.富人们平均一年的送礼开销将近2.4万美元,手表是他们送礼的首选;

  5.房地产仍是最受富人欢迎的投资;

  6.资产净值较高的有钱人目前最大的开支是休闲旅游,而且预计很多人未来还要在旅游上花费更多;

  7.有85%的有钱人打算送子女出国留学

  8.中国资产净值较高的有钱一族中有29%的人信佛,而信奉佛教的人在中国全部人口中仅占18%;

  9.虽然中国大多数资产净值较高的富人仍旧不网购,不过互联网可是他们了解消费品信息的首选来源;

  10.北京比中国其他省份拥有更多的富豪。

  这个孩子注定会成为亿万富豪

  你或许已经听说凯恩·蒙罗伊的故事,这个家住洛杉矶东部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汽车配件商店内设立了一个游乐场——一切设施全部由纸箱制成。

  去年暑假,凯恩开始在父亲的车厂一角,利用纸箱搭造自己的游乐场。

  凭着他的创意,打造出如同一个真正的游乐场,比任何机动游戏更有心思和乐趣,但凯恩的游乐场一直都没有顾客上门。

  直到有一天,短片导演穆立克为了买汽车零件而来到车厂,他不但是凯恩游乐场的第一位顾客,同时也被凯恩的创意感动了。

  于是,穆立克决定上网号召网友一起到凯恩的游乐场玩,也给努力经营游乐场的凯恩一个惊喜。穆立克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11分钟的短片,出乎意料,短片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许多网友看到这名9岁小孩的诚意,也大受感动,纷纷前来为他打气。

  这个故事还没结束,穆立克还为凯恩设立奖学金,已经为他筹得超过170,000美元。此外,有基金会以凯恩为名,捐出25万美元鼓励青少年发挥创意。

  这个故事中有太多东西值得一提。《福布斯》的记者甚至列出凯恩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跻身福布斯亿万富豪榜的原因。

  1.他还是一个孩子,就在经营自己的生意

  这几乎已成为一条法则。萨拉·布雷克里曾经营一间鬼屋,凯文·普朗克曾在“感恩而死”乐队演唱会兜售腕带。这种行为不可小觑,其暗示的东西并不神秘:创业精神。

  2.他拥有激情

  最好的创业者都会全身心投入并且热爱自己的事业。凯恩热爱游乐场,于是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个。乔布斯说:“我很幸运——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凯恩只有9岁,他对自己生意的热爱近乎痴迷,这并非坏事,未来业务的增长需要这种痴迷。

  3.这种激情具有感染力

  在扩大商业帝国的过程中,传递热情和远见的能力尤为关键。纯粹凭借个性和活力的感染力,凯恩就将他人吸引了过来。未来,同样的品质也将引来人才,还有金钱。

  4.他很幸运

  算算概率。一个时髦而又好心肠的电影人恰好是凯恩的第一名顾客,这是怎样的概率?

  5.他拥有表面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毅力

  视频中有无数场景,凯恩都坐在那里,等待顾客光顾,或向父亲的客人推销自己的游乐场。哪个9岁小孩拥有如此长时间的专注力,以及对一项事业如此纯粹的投入?

  6.他显示出超乎常理的乐观

  凯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会一帆风顺。而对能力的自信与对目标的坚定将助他渡过难关,不放弃就有希望。

  7.他愿意凭借微薄的预算起家

  如果不先像一个穷人一样干活,你就无法成为一个亿万富豪。凯恩评估了他所拥有的东西,然后物尽其用,将开销降至最低,这在一家企业的早期阶段至关重要。

  8.他已拥有超过12万美元的融资

  愿意向凯恩的大学基金捐款的人可以访问他的网站。或者,谁知道呢,也许凯恩会追随约翰·保罗·德约里尔以及其他26名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成员的脚步——完全跳过该旅程的第一步。但无论走哪条路,他都会合理地利用这些钱。

  剩饭管理学

  从环保的角度看,倒掉一碗饭比扔掉一堆塑料制品的罪恶感要小一些,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剩饭不出3天会腐烂降解。但是,长期关注香港的食物浪费、垃圾处理的独立记者陈晓蕾说:“如果你吃一盒叉烧饭,10块叉烧只吃了7块。你死后,7年后已经化为白骨,可是你吃剩的3块叉烧,埋在填埋区域10年都不化。”

  香港的3个垃圾填埋区即将饱和,其中有1/3是厨余——剩饭剩菜、瓜皮果壳、超市处理的过期食品。但是,单纯从道义上谴责浪费,作用有限。陈晓蕾在内地看到餐桌上居然有鲍鱼剩下——餐桌浪费背后有面子的问题,也有体制的影响。比如,鲍鱼或许是公款消费的一部分。

  “剩饭问题”无法单纯依靠政府颁布的某条法令,或者由政府主导的某项运动来解决。《剩食》一书的作者陈晓蕾告诉我们,在香港,剩饭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社区市民和活跃于社区的NGO长期不懈的努力。

  “环保是一个很生活的题材,需要用生活的方法来处理,而不只是颁布某条法令。处理厨余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关键是让市民觉得这件事情需要处理。”陈晓蕾说。所以,每次被问及一个城市该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厨余时,她总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解释。在香港,每一个社区、每一个NGO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没有一个通行的、统一的办法,也没有政府强制主导的行为。事实上,在“剩饭”问题上,政府还得向经验更为丰富的NGO请教,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深入社区解决问题。

  曾经在日本研究过有效微生物的刘家强成立了“微生物技术小组”,培育出香港本土的Bokashi(日语“发酵”一词的音译),用于分解厨余。本土Bokashi的价格相对低廉,厨余发酵后可以作肥料,而且使用本土Bokashi,发酵过程中不会有异味,特别适合屋顶种菜的家庭。

  乐饷社主要接受食物生产业界捐赠的食物,再转送给十几个慈善团。香港的很多食品经销商为了减少库存,会将卖得不好的食品整批丢掉。比如,面太脆,影响了口感,就会被丢掉。乐饷社与很多商会都建立了联系,通过商会找到进口商,将这些面要过来,由慈善团体送到弱势人群手中。

  惜食堂主要回收酒店的厨余,他们有自己的食品安全专家,确保食用后的安全。陈晓蕾说,其实由酒店捐出来的食物并不是客人吃剩的,而是厨房多准备的。比如,酒店一天做12个派,正常的消费量大概是10个,剩下的2个预备着应付特殊情况,这最后2个派通常被当做厨余扔掉。

  捐助者由于担心捐出食品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一般都会找律师写一份合约,承诺捐出的食物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有人食用之后出现问题,不可以诉诸法律。这是遵循了《好撒玛利亚人法》的精神,该法原意是为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对弱势人群施以帮助。

  无论身处哪种社会环境,个体都可以选择不浪费或者少浪费的方式生活。在《剩食》这本书中,陈晓蕾用一碗鱼骨熬制的鱼汤讲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蒸鱼不放酱油,吃的时候蘸酱油便可。吃剩下的骨头、鱼碎加一碗水,放料酒,大火煮15分钟,就是一碗鱼骨浓汤。浓汤去掉鱼骨放入冰箱冷冻,用来焯菜、煮面、当上汤。还有一个绝妙做法:鱼汤加豆腐一起煮,再撒上一把冰冻小虾。好生活与月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爱惜食物不只是节俭的体现,当代年轻人主要还是受到环保教育和绿色革命的影响。陈晓蕾说,在英国,年轻人吃素、使用公平贸易产品的比例比他们的父辈高;台湾有很多返回乡下种地的年轻人,他们都不想继续被纳入消费社会的体系,不想过一种被商品塑造的生活,为了买更多的东西努力赚钱,让自己每天压力都很大,实际的生活质量很差。

  还有很多处理厨余的案例,比如用废弃的鹅油做肥皂,用果皮加上糖做成酵素,替代化学清洁剂。这些“慢生活”方式与追求高效的现代生活相悖。如果自己没空去做,可以去买这样的产品。生活方式一时难以改变,至少可以慢慢改变消费方式。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精彩段落]平凡的世界精彩语句

下一篇:[关于美食的故事]有关美食的故事

123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