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4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依托村级发展理事会凝聚乡贤能人强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县**镇结合基层实际,探索建立以农村党组织为主导,以乡贤能人为主体的“村级发展理事会”,为推动农村党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收到较好效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引才聚智,在“理”事中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
**镇积极创新工作载体,结合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和选聘农村“经济顾问”工作,以村级党组织为主导,在全镇18个村探索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发展理事会”,理事会由顾问、理事长、秘书长、执行副秘书长、理事成员构成,县委选聘的“经济顾问”兼任理事会顾问,“第一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秘书长,村级后备干部担任执行秘书长,理事成员采取群众推荐、小组长提名、村支部把关的方式产生,主要由本村比较有名望的党员、群众代表和热心公益事业建设的技术能手、致富能人、民兵干部、支客先生等组织认可、群众公认、能够主事的人员组成,成员自愿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不享受任何经济上的补助。“村级发展理事会”是村两委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干事创业谋发展的有力纽带、是培育锻炼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平台。今年,**镇村村筹建“村级发展理事会”,目前,仅窑河村,首批就有9名理事走上岗位开始履职,其中有5名党外的农村能人首次参与到农村集体事务管理中。理事会的成立使农村带头干事的领头人由原来的每村3至4名村组干部扩展到现在的10名以上的各类人才,将农村“能人”紧密团结到了村党总支周围。同时,理事都是群众公认的“民意代表”,使理事会做到“事事代表民意”,充分整合、调动农村的积极力量投入到党的建设和农村发展中,极大增强了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凝心聚力,在“理”事中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
为深化村民自治,引导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的内在动力,我们在深入调研、尊重民意基础上,明确“村级发展理事会”成员职能,实行“一长十员”,即由一名执行秘书长任组长和履行十项职责的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帮扶员、维权员、治安员、经济员、管护员、环保员、张罗员为成员的村级理事员。根据“村级发展理事会”的要求,具体负责制度执行、矛盾调解、公共财产管理、治安维稳、推广科技、主持农村红白喜事、重大或特殊事项报告、突发事件报处、民意收集、公益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事务的收集、提交、监督、实施和报理事会集体决策。“一长十员”通过深入农户,密切联系群众,为基层组织实现“把农村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村能人,把党员中的农村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提供平台。推行“村级发展理事会”以来,理事中已有5名“党员中的农村能人”被村党支部列为村组干部的后备人选;**名党外农村能人被村党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后备人选;9名党员理事正在理事会中锻炼成长为群众公认的农村能人,理事会真正成了培养、锻炼和让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熔炉”。理事会成员在“理”事过程中,主动承担任务,义务开展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凝聚人心、赢得群众性任,使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凝气聚神,在“理”事中锤炼村级组织的执行力
“村级发展理事会”作为村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有力纽带,在“理”事中,既是群众的民意代表,也是群众在“理”事过程中的监督代表。群众通过理事会参与到对村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这使理事会在群众中具有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村两委的工作任务交到理事会手中,都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理事会让老百姓有了主动性,党员干部来了“精气神”。“村级发展理事会”试点村金桥村,通过理事会确定的“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共创幸福村庄,共筑美好家园”的村级目标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原沙坪村,10多亩的集体茶园,群众为分配问题争了好多年,在理事会的主持下,村民小组通过引进品种、改进技术,打造成了精品茶园示范基地,引来了周边村组的羡慕。在这种“村党组织理事会+基本农户”的理事机制下,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少数党员联系多数群众、帮扶不到位、政策落不实等问题,已成为引导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简便易行的实践载体和主要抓手,这种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载体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工作有了更强的执行力。
第2篇: 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镇按照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农业农村局等行业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力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
选优培强干部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积极实施村班子“优化培育”行动,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村干部,公开选聘村党支部书记1名、配备专职化书记6名,全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致富能人占比达到73.9%,选拔22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平均年龄由45.1岁下降到4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村干部达到22人,“一肩挑”比例达87%,为75名村干部高标准选配后备干部117名,同步采取集中轮训、专题辅导、参观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村干部综合素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选好了“一线总指挥”。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渠道。今年以来,我镇持续全力推进太石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巴下寺村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业路硬化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镇为进一步着力增强早熟马铃薯、设施蔬菜、百合、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面优化提升站沟流域早熟马铃薯产业种植水平。大力推广拖拉机牵引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机械化耕作方式,规范深沟高垄全覆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在站河沿线五村建成集中连片万亩早熟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二是建好沿洮万亩设施蔬菜产业片带。扶持壮大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提升合作社的组织功能,采取“合作社+市场+农户”模式,引导农户集中连片种植。三是推进百合标准化种植。紧跟市场需求,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后地湾、豁岘分别推广百合有机种植,推进百合产业提质增效。四是推进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抓好三益百兆光伏产业园、马衔山万亩百合片带、站沟流域万亩高垄马铃薯片带、沿洮万亩高原夏菜片带及上咀千亩林果区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强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我镇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引进一批具有特色性的产业项目,太石服务区交旅融合发展项目、太石镇洮河护岸治理项目、巴下寺村农业规模化经营项目、太石镇小城镇建设项目、后地湾豁岘旅游发展项目、太石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三益村国家扶贫交流基地等项目,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改变基层老龄化、空心村的问题,更好的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按照“一线一带五点三片区”的思路全力推进站沟、三益、五丰、前地湾、后地湾五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
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2021年全镇共完成卫生厕所改造793户,近三来,全镇完成卫生户厕改造2706户,村级公厕23座,配备吸粪车5台、吸污泵73台,不断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镇、村、社三级责任包抓机制和公益性岗位保洁及垃圾清运网格化管理体系,靠实河沟道乱点治理责任,推进整治由村庄向田间、农路、沟道延伸,彻底解决“六乱”现象和视觉贫困问题。同时,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太石镇废旧农膜专业回收网点按照“有固定场地、有专门人员、有明确标示牌、有完善制度、有辐射区域、有拉运车辆、有计量设备、有消防设施、有台账、有考核”的十有标准正常运行。重点在国道“212”沿线8村和站沟、三益共10个村,按照“四个一线”(分管领导指导在一线、包村领导抓在一线、站所协助在一线、工作成绩评比在一线)工作法,通过“拆、清、平”等措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河湖四乱治理、国道212线、卫生死角等垃圾整治清理,为创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第3篇: 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201*年,**路街道认真按照区委组织部党建工作要点要求,牢牢把握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途径发展农村党建,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一、以党建引领思想建设,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农村党组织建设全过程。
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街道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路明灯,各支部今年开展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9次,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18次。通过开办“道德课堂”和“党务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40期,参训人数达500人次,上交学习心得体会300余篇;充分利用“微信学习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上传发布各类学习资料300余份。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街道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党工委书记牵头抓总、副书记组织协调、党工委成员分工负责、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今年召开党建专题党工委会2次,党建工作部署会1次,党建工作推进会2次,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会1次,落实责任清单、述职述廉、督查考核制度,让村党组织强起来。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街道今年重点开展“三会一课”专项集中整顿行动,通过随机抽查“三会一课”记录及访谈基层党员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发现问题35个,立行立改17个,限期整改11个,批评教育党员8名,并对2个党支部进行组织处理,通报批评并作出深刻检查。
二、以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让农村班子强起来
一是抓好“两委”换届工作。严把政策、组织、程序、监督、结构“五关”,把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人员选拔到村任职,截止到9月20日,街道“两委”换届顺利结束,共选出“两委”成员73人,新当选16人,其中致富带头人3名、大学生3名。为了加大“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比例,9名村支部书记参加村委会主任的竞选,17名村支部委员参加村委会委员的竞选;4个村“一肩挑”比例达到36.4%。
二是切实发挥第一书记作用。街道制定《**路街道办事处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建立了签到考勤、每周日记、季度座谈等制度,要求第一书记每周至少进户2次;建立第一书记微信群,每日发送工作照片。今年以来第一书记共讲党课33次,走访慰问党员群众500余人次,主持召开各类专题会议61次。
三、以党建引领“三务”公开,保障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今年街道召开“三务”公开专题工作会议2次,培训会4次,将“三务”公开工作层层压实。为所有村都配备防风防雨的标准化“三务”公开栏;贾家营村、后桃花村配备了“阳光三务”电子触摸屏幕。每季度纪工委牵头组织人员逐村进行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由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进行约谈。今年以来,先后有9人被约谈。为了保证“互联网+”“三务”录入信息的准确性,街道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自查和互查,排查整改问题156个。
四、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保障贫困户精准退出
为提升脱贫攻坚的知晓率,街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支部党员的学习教育,通过党员带动群众普及脱贫知识;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和党员定期走访制度,通过与贫困户交心谈心,鼓励、激发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贫困户王兰锁以前喜爱赌博,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的说服教育,改掉赌博的恶习,并主动自己购置种羊发展养殖,努力脱贫。结合2户贫困户实际情况,新胜村党支部制定引领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建立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工作制,通过生活帮扶、住房帮扶、医疗帮扶、工作帮扶4项帮扶措施,使2户贫困户人均收入稳定超过3200元,确保在201*年年底精准退出。
五、以党建引领环境整治,努力营造和谐人居环境
为了营造农村和谐人居环境,街道实行班子成员包联、街道机关干部包村、村支部党员分包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的“三包”工作机制。各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微信、发放倡议书、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通过宣传栏、粉刷文明礼仪墙、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各村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通过座谈等方式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整治项目。目前整治工作已全面开展,如贾家营村根据村情,在五项重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民生投入,为农户接入天然气、暖气,重新改造电网,极大提高了整村宜居环境。
第4篇: 农村基层党建经验交流材料
一、狠抓支部班子这个核心,转变作风聚民心
我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组建了新的村支两班子。我们吸取上届班子的教训,从抓班子建设入手,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了民心。
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制订了村级财务定期公开制度,明确规定:村级财务必须一季度一公开。同时,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一事一理,一事一结。资金使用透明了,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村公路筹资过程中,一组83岁的孤寡老人周冬枝,在向组里捐款遭到拒绝后,找到了我的父亲说:如果不捐款,以后走这条路,我心里不安啊。最终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向村里捐款200元,令全村百姓深受感动。
二是转变了工作作风。从上任到现在,我没在村里打一次牌,没抽群众一根烟,没喝百姓一杯酒。村支两委其他干部也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赢得了全村人民的高度赞扬。有了干部的带头示范,党员作风也明显好转。3月,2组特困户杨友才因房屋破旧急需修房,在多方筹资未果的情况下,老党员贺小弟主动帮他张罗,并借给他2500元,义务帮工三天。,我们在召开的9次党员大会中无一人缺席,党员们都说,就是再忙也要服从支部的安排。
三是加强了为民服务。党员干部在做什么,做了些什么,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正是这些年来我村全体党员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全村百姓的高度赞扬。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本月17号,我村遭遇了龙卷风的袭击,庄稼、房屋、电力设施等受到了严重的损毁。电杆刮断5根,房屋倒塌15间,受灾户达115户。在初步掌握受灾情况后,我们于下午5:00召开了紧急会议,会后全体党员立即带领村民积极开展自救,晚上12点以前全村就恢复了通电。经过18、19号两天的奋战,倒房户得到了妥善安置,受灾户的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
二、狠抓普通党员这支队伍,维护稳定促和谐
农村要想稳,党员是根本。这些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普通党员这支队伍,利用他们来做周围群众的工作,将一切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是强化教育抓维稳。我们以强化党员素质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党员春训,坚持“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普通党员维稳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组退职老支部书记赵志庆,前几年,在其他人的怂恿下,为待遇问题一直上访。在的民主生活会时,全体党员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帮助他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后来他发言说,上访是在给我们党员抹黑,是在给我村支部抹黑。至今,虽然还时不时有人劝其上访,但他始终未去一次。
二是带着责任抓维稳。我们积极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把维稳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普通党员身上,使党员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一组有个叫伍天阶的农户,从95年开始一直在外做生意。今年上半年,回村要求归还他的原承包田土面积,否则就上访。十佳党员丁敬军听说后,二话不说,积极主动帮其调解,在其他农户都不愿意调田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责任田划出2.6亩,有效的化解了这起因田土矛盾可能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事后,有人说他蠢,他说“我是党员,我有责任。尽管我的田现在少了,以后有田再调给我就行了”。
三是凝聚真情抓维稳。人都是有感情的。一直以来,我们怀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关心村民疾苦,用真情感化了一批上访户。一组临战军人吴顺清,家庭贫困,前为落实其待遇一直上访。我们在大力宣传解释政策的同时,想方设法为其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在得知其母亲因病住院以后,我带着村支两委一班人,前往医院看望,送去慰问金200元。吴顺清见到我们后,惊喜之余非常感动,紧紧握住我的手说“真想不到村里的干部会来医院看望我的母亲。如果我再上访,再给村党支部添麻烦,那就真是不通情理,太对不起我们村这个好班子”,后来他真的不再上访。
正是肩负着这样一份责任,带着这样一种情感,我们村的稳定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前列。至今,全村无一人到镇以上越级上访。
三、狠抓基层党建这块阵地,促进发展建新村
大力建设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这些年来,全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团结协作,扎实干事,村容风貌明显好转。
一是做村民富的领路人。村仅有耕地1293亩,人平不足1.5亩,且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群众致富,路在何方?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发现,对于纯农业的乡村来说,唯一出路只有调优结构。针对我村早有种甘蔗的传统,我们确立了大力发展甘蔗种植的发展思路。重点是坚持党员带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7组老党员杨先伟,在,成了我村敢吃螃蟹第一人,当时就把所有的承包面积都种上了甘蔗,并获得了可观的效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全村110户共种植甘蔗686亩,亩平收入6000元以上。同时,全村种植西瓜300多亩,柑桔2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甘蔗种植为主导,其他特色农作物跟进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了4830元。
二是做村庄美的带头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上级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多次与一班人发动群众,讲清道理,全村上下达成了一致共识:出自己的钱,流自己的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我们自筹资金25万元,加上上级投入支持24.3万元,硬化了村道4.7公里;耗资32万元硬化水泥沟渠5000米,路旁种树6500多根,建成环保沼气池15口。为了解决部分组水泥路不通的问题,今年清明节,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决定自力更生修建碎石路。我们通过发动群众捐款的方式,筹集资金26万元。历时两个月,修建了碎石路近30公里,实现了碎石路户户通。值得一提的是,3组72岁老党员杨先德,在自己捐款的同时,还积极动员自己的60多岁的妹妹、儿女捐款。在他的带动下,我村嫁出去的女儿纷纷寄钱支持家乡建设。我村原本只有258户,捐款时竟然捐出了近600个户头。
三是做村风好的示范人。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把树立文明新风、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基础环节来抓。在村道旁悬挂固定标语200多条,定期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认真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我们制定了系列村规民约,开展了“十星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好婆媳户”等系列创建活动。党员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农民群众素质不断提高,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奉献爱心蔚然成风。去年汶川大地震,村民自愿捐款6000多元。今年5月,8组村民杨先民患上了白血病,我在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捐款400元。随后,全村老百姓纷纷解囊相助,共捐款8000多元。虽然给他治病有如杯水车薪,其家人仍感动不已,因为他深知这是全村百姓的爱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村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党的新农村建设标准相比,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喜逢盛世,作为一名党员,我愿继续把忠心献给党,把爱心献给父老乡亲,为村的发展再谱新篇。